by 貓小姐

片名:King Kong
導演:Peter Jackson
編劇:Peter Jackson,Merian C. Cooper,Edgar Wallace,Fran Walsh,Philippa Boyens
演員:Naomi Watts,Adrien Brody,Jack Black

決定看「金剛」之前,內心幾經交戰,早就記不得多少年前對於曾在電視上看到偌大黝黑的毛絨怪獸與頂著一頭金髮拼了命地尖叫的美女的迴響,事隔多年仍然迴盪我的腦海裡。其實前幾年當整個世界陷入魔戒的風暴之際,我多少是刻意避開捲入其中的,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沒什麼興趣便是。因此,當金剛的宣傳新聞開始席捲各大報章與網路消息時,我同樣幾乎不為所動。

不過,接連幾天當美國各大影評人協會陸續地發表他們對於2005年電影排名時,除了今年在威尼斯大放光芒的「斷背山」與「晚安,祝你好運」外,金剛也成為幾個代表性的影評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還有一部我抓了老半天,也老想看卻還沒看的「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

因之,至此,終於勾起了我對於這部重拍1933年和1976年的怪獸大戰的電影的好奇心。美國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打著民主開放,骨子裡卻是保守與充滿歧視的國家,在這樣一個氛圍之下的電影代表影展奧斯卡,其實不難想見每年出現的提名名單獲獎名單會是哪些人出現。老片重拍的金剛大概那些影展沒有太大的緣分,不過似乎以魔戒一戰揚名四海的Peter Jackson,在二度般上大螢幕的電影中找到了屬於他的,對於說故事的野心,以及想要努力提升在這樣的題材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必要花瓶的女主角一點深度與內涵,事實上,當Peter放棄現今好萊塢中過如過江之鯽的的女星,而選擇37歲的Naomi Watts來擔綱這個角色時,便已經給了這部電影,除了背負著鉅資的高度娛樂性商業電影之外,一點點值得思考的空間了。怎麼說呢?關於Naomi,她曾經有二部片是我非常喜歡的,也較為人所熟知的一部是2001年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另一部是2003年的靈魂的重量(21 Grams)。
關於她,留著後面我想到在多說一點關於她的。

首先,金剛的片長會是令喜歡看電影的人感到「值回票價」的因素之一,足足長達187分鐘的電影,我想除了1997年橫掃全球的Titanic之外,並不是那樣常見(不過我非常想挑戰來自義大利的「燦爛時光」,長達六個小時馬拉松式的電影)。再者,作為一部耗資高達三億美金的大型商業電影,光是看演員一行人抵達傳說中的骷髏島之後不時可見的「史前SIZE」的飛禽走獸,外加「金剛大戰侏羅記」的鬼扯片段,坦白說也就夠值回票價了。


曾經擔綱過全球風靡如史詩般的魔界三部曲Peter長片的導演,Peter擅長述說故事,他似乎頗為明白,透過鏡頭,透過演員,透過畫面來敘說故事時觀眾心中所欲的,無論是視覺的衝擊,或者你(妳)是屬於用心靈去感受電影的人,Peter的電影似乎同時兼顧了這兩種不同屬性,或者身兼這二種屬性的觀眾。所以,或許你如果對1933年和1967年的金剛不是那樣有印象或是有所認識的話,妳可能無法體會片中身為導演的貝爾在計程車中那一席話對於原本中意的女主角的調侃;又或者,妳忘記了在1933年,那個全球大蕭條的時代底下的時空背景,妳可能無法感受女主角作為一名詼諧劇團的表演者,會對救濟所的熱湯與麵包感到的美味,甚至偷取一顆蘋果的處境,一種為了生存而沒有尊嚴的年代,因而當年金剛電影的出現,或許某種程度上似乎也展演了那個時代底下的人們對於歡笑與夢想的渴求。Peter承繼了既有的金剛故事架構,卻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形構了屬於他的,2005年的金剛,他沒有拋棄那些專屬於1933年的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secati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